机读格式显示(MARC)
- 000 02158nam0 2200301 450
- 010 __ |a 978-7-5197-6194-3 |d CNY52.00
- 100 __ |a 20220215d2022 em y0chiy50 ea
- 200 1_ |a 盗窃罪基础问题研究 |9 dao qie zui ji chu wen ti yan jiu |f 温登平著
- 210 __ |a 北京 |c 法律出版社 |d 2022
- 300 __ |a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不真正不作为犯问题研究”(编号18FFX026)阶段性成果
- 312 __ |a 封面提英文并列题名:Research on the basic issues of theft crime
- 314 __ |a 温登平,1978年出生,山东安丘人;清华大学法学博士,山东交通学院法学院副教授,华东政法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主要从事刑法学研究。
- 330 __ |a 本书选取盗窃罪的部分基础问题进行了研究。之所以将盗窃罪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是因为盗窃罪是侵犯财产罪中发案率最高的犯罪,也是历年来我国法院审理的各类刑事案件中最多的罪名之一。盗窃罪在司法实践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有些涉及财产犯罪的基础理论,有些涉及财产犯罪的新行为类型,亟待理论上提供解决方案。其次,从立法沿革看,我国1979年《刑法》第151条将盗窃罪与诈骗罪、抢夺罪等规定在一个条文中,而且将盗窃罪限定为数额犯,导致对社会上一些数额未达到定罪标准但具有较为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的盗窃行为无法处理。为此,1997年《刑法》第264条增加了“多次盗窃”的规定,将那些多次盗窃少量财物,但危害较大的行为纳入盗窃罪的调整范围。《刑法修正案(八)》进一步增加了“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和“扒窃”三种行为方式,使我国刑法关于盗窃罪的规定得到进一步完善。但是,如何准确理解和适用“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和“扒窃”等,仍然存在许多争议。再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侵害他人的财产性利益的现象,如何认定盗窃财产性利益的性质,既涉及如何区分盗窃与诈骗、盗窃与抢夺、盗窃与侵占等,也涉及对盗窃罪的保护法益和占有的界定。最后,对于盗窃后使用、处分他人财物行为的性质,也有必要进行研究。为此,本书选取上述盗窃罪中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部分基础性问题展开研讨。
- 510 1_ |a Research on the basic issues of theft crime |z eng
- 606 0_ |a 盗窃罪 |x 研究 |y 中国
- 701 _0 |a 温登平 |9 wen deng ping |f (1978-) |4 著
- 801 _0 |a CN |b 91MARC |c 20220813
- 905 __ |a JCIL |d D924.354/12.12